1.确定目标,专注行动
找工作前,首先应当结合自身专业、优势、经历,选择合适的行业、大致的岗位方向。意向岗位的确立应当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推荐在要找工作时才翻出自己的过往经历去寻找与之匹配的意向岗位,而应当是不断通过搜集信息、实习等方式缩小适合自己的意向岗位的范围,并且根据意向岗位的要求,不断丰富自己的相关经历。
当然,如果直到找工作时才关注意向岗位的问题,就应当适当放低姿态,多观察企业的用人标准,及时填补相关经历的空缺。
2.过硬的“敲门砖”——网申和简历
近年来,受外部因素影响,企业招聘的各个阶段都逐渐由线下转向线上。这对求职者来说有着积极意义,求职的成本大大降低、选择增多,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加激烈的竞争。网申一般会要求求职者在企业官网寻找招聘入口,选择意向职位,根据意向职位填写信息、投递简历。意向职位取决于公司的政策,通常有一到多个。若是多个,则需要求职者按投递次序决定志愿顺序,先投递的算作第一志愿。
网申信息填写往往包含系统计分制度即根据求职者填写信息的数量(经历丰富程度)、内容(经历含金量),评估求职者的大致分数。举例,张三是一名211员工(20分),有3次3个月的实习经历(3*3*10=90分),其总分就是20+90=110分;李四是一名985的员工(30分),有1次6个月的实习经历(1*6*10=60分),其总分就是30+60=90分。张三比李四的总分高,hr就会优先筛选张三的网申信息。当然,网申评分系统是极其复杂且不透明的,就比如,在有些企业的评判标准中,1次6个月的实习,要比3次3个月的实习更具备含金量,因此纠结网申的评分标准没有必要,只知道其存在即可,投递时只需要如实、充分地填写个人信息即可。
填写网申信息的同时,求职者还需要准备一份pdf版的个人简历,方便后续面试官观看。简历制作比较通用的原则就是真实和亮点。首先是真实,包装经历是一门非常高级的艺术,如果你已经掌握到了技巧,那你根本不需要看这篇文章,因此,不要有丝毫简历造假的念头,你一定会在求职的某个阶段被揭穿。
其次是亮点,用人单位收到的简历是海量的,每份简历的阅读时间极短,因此简历最好压缩在一页纸内,这就使得亮点尤为重要,决定了简历的内容和顺序。除了姓名、性别、联系方式、毕业院校、职业经历等必备的基本信息外,决定是否能出现在简历上的,就是该内容的亮点足不足。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个人照片在简历中并不是必须项,那决定它能否出现在简历里,就可以使用这种原则,你的长相是否足够有亮点,能否成为你的加分项。亮点的顺序很好理解,就是把高含金量的内容放在足够靠前的位置(最好不要影响个人信息与教育经历这类硬性标准的位置)。决定含金量高低的标准视行业和岗位而异,这里就不赘述了。
网申投递后进入到简历筛选阶段,该阶段求职者若有新的经历,往往可随时更改网申信息,偶尔会让hr重新看到求职者的简历,但不要过于频繁,造成负面影响。
3.提前准备,有的放矢
笔试往往采用线上笔试,切忌使用手机等其它设备作弊,且笔试期间往往会要求开启摄像头,甚至准备多机位,照做即可,问心无愧就没有问题。笔试内容、形式同样因岗位、行业而异。可在一些求职类的app进行针对性练习。最重要的还是过硬的专业知识,技术岗笔试往往比较硬。非技术岗更多的则考验综合素养。
4. 踢好求职的“临门一脚”——面试(业务面、hr面)
面试一般分为业务面和hr面。业务面又可能包含多面。对于应届生来讲,专业知识基本在笔试阶段已经考察过,业务面更关注求职者跟岗位的匹配度、职业潜力、学习能力等,而hr面则着重考验求职者的创新能力、职业规划、团队契合度。说到这里读者应当发现,面试阶段对求职者的考察是非常“私人化”的,涉及很多面试官、企业的偏好,因此不必过度担心,尽可能有针对性的展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即可。
说在最后的话:
本文并不打算介绍所谓的“技巧”。一个比较形象的比喻是,求职有点像“谈恋爱”,只可顺取,不能逆求。通过“技巧”强行拼凑到一起的两个人,相处起来想必不会舒适,时间应当也不会长久。因此,求职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要有正确的心态,要知道所谓的“求职失败”,是不合适而非有缺陷。只有在求职前充分认清自己的优缺点,清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工作,抱有充分的决心和自信,才能在求职的各个阶段怀抱一颗平常心,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收获理想的工作。
祝各位同学都能拥有一段满意的职业生涯。
(来源:王峥)